我國首個山地軌道交通建設項目“蜀光號”盾構機成功始發(fā)
10月19日上午,由蜀道集團建設,中鐵二院設計、中鐵隧道局施工的我國首個山地軌道交通扶貧項目——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工程迎來重要節(jié)點,直徑9.73米、總長104米、總重1300噸的“蜀光號”盾構機成功始發(fā),標志著工程正式進入盾構施工階段,工程建設將開啟加速度。
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扶貧項目總投資200億元,全長123.18千米,線路起于都江堰市成灌高鐵都江堰站,止于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(zhèn),串聯(lián)都江堰、青城山、臥龍、四姑娘山等景區(qū),是四川省重點打造的軌道交通旅游觀光試點工程。
同時,都四工程也是我國首條以齒軌作為運行軌道的軌道交通項目,借鑒了海外“窄軌+齒軌”的技術經驗,創(chuàng)新采用雙線米軌設計,并配套研發(fā)全新齒軌動車組,以提升通行能力。
蜀道集團軌道公司董事長韓瑀軒介紹,都四工程不僅是一條扶貧路、創(chuàng)新路,更是一條綠色路。為了保護沿線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項目多采用橋隧方式通過,全線橋隧比達98.34%,建設難度極大。
中鐵隧道局承擔的都-四項目1標全長8.569千米,起于都江堰站,經永豐站,到達蒲陽站,工程包括三站兩區(qū)間。此次始發(fā)的“蜀光號”盾構機將應用于永豐站—蒲陽站區(qū)間。區(qū)間總長3.2千米,地層呈現(xiàn)卵石、漂石占比多、粒徑大、強度高的特點,是我國在建卵石地層盾構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。
施工中,中鐵隧道局邀請業(yè)內專家開展實地踏勘,召開多次盾構設計聯(lián)絡會議,確立了“以排為主、破碎為輔、排破并用”的處理原則,并以專家意見為指導開展盾構選型、設計、設備監(jiān)造工作。盾構機針對性配置了渣土改良系統(tǒng)、帶式螺旋系統(tǒng)等,機身各部位與卵石接觸面進行了整體耐磨處理。
中鐵隧道局都四工程1標土木總工曹文煥介紹,建設者始終以“建設扶貧開發(fā)典范、民族團結橋梁、綠色發(fā)展示范”為目標,建成了全市首個“標準化樣板施工場地”,主動降低消耗、保護綠色植被,并引進了整套污水脫泥設備,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,全力保護當?shù)氐?span id="wyhgiq6m" class="keyword">青山綠水。
自2020年7月進場以來,建設者先后完成了永豐站、蒲陽站及沿線的交通疏解、場地圍閉、管線改遷等前期籌備工作,并通過抓實安全生產管控、探索工藝改進、強化工序組織等多項舉措,攻克大粒徑富水砂卵石地層車站維護結構施工挑戰(zhàn),并完成了永豐站主體結構施工和盾構設備組裝調試等關鍵工作,為“蜀光號”始發(fā)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據(jù)了解,都四工程最高設計時速120千米,預計2025年9月完工。屆時,沿線將新增橋梁25座、隧道25座、車站11座、車輛基地1座,并把川西北豐富的旅游資源與成都平原連成一體,開創(chuàng)交旅融合扶貧模式新示范。(記者 劉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