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洲杯倒計時600天將至 北京工人體育場座席增至近6.8萬
2023年亞足聯(lián)中國亞洲杯倒計時600天臨近,亞洲杯籌辦的系列工作進入新階段。作為2023年亞洲杯開、閉幕式和決賽場地的北京工人體育場,正在加速改造復建。10月21日,記者親赴重建中的工體參觀,感受新工體的諸多亮點。
據(jù)中赫工體副總經(jīng)理、工程負責人宋鵬介紹,自去年8月工體改造復建啟動以來,在“傳統(tǒng)外觀、現(xiàn)代場館”方針的指導下,項目推進順利。今年8月,主體育場結構已經(jīng)完成“正負零”,全面轉(zhuǎn)入地上結構施工階段。從目前項目現(xiàn)場情況看,體育場主體地上一層結構工程已基本完成,部分看臺地上二層雛形初顯。預計今年11月,體育場主體將全面進入地上二層的建設階段。按照施工計劃,今年年底將完成體育場主體結構混凝土封頂,鋼結構明年一季度末完工,整個工體改造復建項目預計將于明年底竣工驗收。
新工體建成效果圖
在設計規(guī)劃層面,新工體將按初始城市風貌進行恢復,再現(xiàn)開闊、疏朗的城市空間形態(tài),恢復其大眾體育文化生活空間的定位。地上的工人體育場單體建筑以及城市公園、湖區(qū)、環(huán)保健身跑道,正如1959年建成之初。與此前的老工體不同的是,改造后的工體草坪被設置在地下-11米標高,而地面的水平位置延伸至體育場內(nèi)已達看臺的高度。
工體改造復建項目技術的復雜性在于受造型、高度和外輪廓等因素限制,草坪被設置在地下-11米標高,這對場地的通風、采光都是挑戰(zhàn)。面對挑戰(zhàn),只有通過技術創(chuàng)新來解決。消防性能化模擬、場內(nèi)內(nèi)部風環(huán)境和氣流組織實驗、場地人流動態(tài)模擬分析等大量的技術手段都被運用到工體改造復建的設計中。
新工體對標歐洲最新設計理念的“看臺碗”結構,是本次工體改造復建最大的亮點之一。據(jù)中赫工體副總經(jīng)理、設計負責人宓寧介紹,通過提升看臺坡度、增大座椅行距和間距,觀眾觀賽的舒適度將得到大幅提升。東西側看臺座椅距離球場草坪最近處只有8.5米,南北側距離為10米,這將大大提升球迷現(xiàn)場觀賽的沉浸式體驗。另外,為了營造更好的加油助威氛圍,項目專門邀請了聲學專業(yè)顧問團隊參與“看臺碗”的設計,以確保新工體的攏音效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工體為國安“鐵桿”球迷預留了超大“北看臺”,這片看臺座椅組成“BEIJING FC”的巨大標識,是“鐵桿”球迷的身份象征。為確保“北看臺”的規(guī)模,周邊包廂區(qū)域均被改建成座椅,預計將可容納上萬名國安“鐵桿”球迷。工體曾經(jīng)“魔鬼主場”的招牌,改造完成后想必會更具“威力”。
此外,罩棚設計也是本次工體改造復建的亮點之一,設計通過強調(diào)徑向梁的手法,打造視覺穩(wěn)定性和主場氣質(zhì)。而工體外立面建筑結構構件、“看臺碗”等區(qū)域采用了彩色清水混凝土工藝,建成后工體將成為國內(nèi)彩色清水混凝土工藝應用規(guī)模最大的單體建筑。
此次工體改造復建項目I期總建筑面積為38.5萬平方米,在建筑外立面空間不變的情況下,通過觀賽坡度設計,全場座位提升至近6.8萬席。除了上看臺、下看臺外,還增加了中看臺,以及包廂層、Club層等空間。各層都配置了休息廳,提供觀賽、休息等服務。觀眾可以在球場內(nèi)的餐飲及零售點享受服務,并通過視頻、投影等方式實時關注比賽進程。(記者王洋)